本網趙小龍訊
事故經過:2020年06月01日07時32分許,田某某駕駛浙A**261號牌的重型非載貨專業作業車(吊車)途經320國道富陽區鹿山街道道冠山路段與前方十字路口等待信號燈的13輛汽車相碰撞的道路交通事故,事故造成多車車損、多人受傷的事故。
事故現場勘驗
1、道路勘驗
G320道冠山隧道出口(富陽往桐廬方向)是一長約2200m(洞口至十字路口)的長下坡,坡度約為4%-6%,瀝青路面道路,事發地為下長坡后的十字路口。當時天氣晴,路面干燥、清潔。
吊車是在事發路口右轉彎時,車輛右前側碰撞信號燈鐵桿及其固定基座后向左側翻車的。右轉車道左側路面上有一條30多米長的輪胎印痕。
2、車輛勘驗
吊車的整備質量為32270kg,后橋為雙軸結構,氣壓制動方式。
1)車輛外觀勘驗
駕駛室、前保險杠、前縱梁等嚴重變形。全車輪胎正常。
轉向機構的轉向傳動花鍵軸與花鍵齒套脫離,嚙合痕跡長度為35mm,表明事故前嚙合良好,脫離是因駕駛室、前縱梁等部件受碰撞變形損壞而造成。轉向機構沒有運動干涉現象;轉向器和轉向助力系統正常。
駕駛室前下部的制動氣管有三根斷裂,斷裂口都系碰撞造成切割斷裂。
前橋鋼板前端卷耳斷裂,斷口截面都是全新機械裂口,系碰撞或事故吊裝時發生的斷裂。
打氣泵、空氣干燥瓶、儲氣筒及其管路連接良好,無異,F象。
制動總泵、分配閥、ABS泵、后部制動氣管連接正常,無異,F象。
2)制動系統檢驗。因駕駛室損壞導致電氣電線損壞,無法啟動發動機檢驗。為了檢測制動管路、儲氣筒、制動總泵、制動分泵、空氣干燥瓶等連接部件的密封性及制動系統的技術狀況,專家組用高壓氮氣進行充氣檢測。
先修復被碰撞切斷的制動氣管,并封堵前橋制動氣管。再用高壓氮氣從打氣泵出口處接頭給儲氣筒充氣,充到正常壓力后,排氣閥開始正常自動排氣,靜態保壓5分鐘,無滲漏現象。然后踩踏制動踏板,儲氣筒、制動總泵、分配閥、后部左側第二、三軸和右側第二軸制動氣管及制動分泵無滲漏現象,而第三軸右側制動分泵有明顯滲漏,多次檢測,滲漏現象明顯,制動分泵推桿失效,儲氣筒氣壓快速下降。
查勘第三軸右側制動分泵,分泵抱箍下端螺栓處發生了彎曲變形現象,分泵及抱箍表面的覆蓋層色質一致,表明近期沒有碰撞痕跡,抱箍的碰撞變形損壞是有較長的時間了。拆卸、解體右側制動分泵,分泵皮碗與分泵接合面處有長約25mm的漏氣產生的痕跡,橡膠的分泵皮碗有老化現象。抱箍水平變形量達7mm。 檢測兩前輪制動分泵及其制動器工作正常。檢測各車輪制動器的摩擦副間隙正常。
技術分析
1、該車采用氣壓制動,第二、三軸的駐車制動都是采用斷氣制動方式。制動總泵的出氣有二個接口,分別給前橋與后部的第二、三車橋制動器供氣制動,構成雙管路制動系統。
從駕駛員處了解車輛及當時情況,當時發動機工作正常,打氣泵無異常。
2、事故前,轉向器及其傳動機構連接正常,事故前其技術狀況良好。
3、分別給兩前輪制動分泵充氣,無漏氣現象,前制動器工作正常。外接氣源給儲氣筒充氣后,踩踏制動踏板,第三軸右側制動分泵有漏氣現象,拆解制動分泵,分泵皮碗與分泵接合面處有漏氣痕跡部位。第三軸右側制動分泵有漏氣,直接造成第三軸制動效能大大下降、甚至失效。
第三軸右側車輪制動分泵皮碗與分泵接合面處漏氣,其原因是分泵抱箍變形損壞不能壓緊密封分泵,抱箍是陳舊性變形損壞,不是本次事故造成的。
檢測各制動器摩擦副間隙正常,車輪制動器機械機構部件工作良好。
檢驗鑒定意見:
因第三軸右側制動分泵漏氣,造成第三軸車輪制動效能大大下降、甚至失效,這是嚴重的安全隱患。長下坡行駛頻繁使用制動時,直接導致制動氣壓不足,整車制動效能大大下降。分泵漏氣的原因是分泵抱箍變形損壞,但這一損壞不是本次事故造成的,是事故前留下的安全隱患。 |